3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主要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亮剑》火了16年,有的配角成为了大明星,有的配角却离开了世界
《亮剑》豆瓣高评分9.4分,是中国战争剧的代表作之一,2005年,在央视一播出就引发收视狂潮,收视率一路飙升至13.7%,超过了当年同时间播出的神剧《武林外传》,顺利的拿下了央视年度收视冠军。
如今,时隔16年之后,《亮剑》这部经典影片还是常常让人怀念,当代的企业更是将“亮剑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不断激励新一代的年轻人顽强奋斗,自强不息。
这部电视剧塑造了英雄李云龙,不仅豪爽接地气,还非常有情义,虽然时不时就爆粗口,但是却将男人最刚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动流泪,剧中李幼斌、张光北、何政军、张桐、童蕾、 王全有,用出色的演技征服了观众,赢得了一致的好评盛赞。
《亮剑》这样一部无法复制的经典,16年过去了,剧中我们熟悉的演员们如今过得怎么样了?今天小鲤鱼就和大家一探究竟!
一、李幼斌:回归话剧舞台,有望重拍《亮剑》
《亮剑》的出现真正成就了李幼斌。
拍摄《亮剑》时,李幼斌已经47岁了,他是以话剧演员出身,后来开始接触电视剧,2000年主演电影《横空出世》,获得第5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虽然拿了大奖但是却没有啥观众缘,直到2005年,《亮剑》的出现,让大众深深记住了他,并成功拿下了 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上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 。
李云龙的那句经典台词:“二营长,你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让热心的网友做成了表情包,活跃在人们的聊天中。
2008年,李幼斌和萨日娜、朱亚文合作出演了《闯关东》,剧中饰演了朱开山,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平民英雄和草莽商人,朱开山走上了闯关东之路,在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儿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的传奇人生。这部剧也是李幼斌继亮剑后又一部演技巅峰之作。
后来《穿关东》之后,2012年主演《老严有女不愁嫁》;2014年主演功夫喜剧《爱的保镖》;2015年主演的电视剧《别让我看见》,《孙老倔的幸福》首播。2016年主演电视剧《决战江桥》,饰演爱国将领马占山。 2017年主演反腐剧《脊梁》,,虽然这些作品口碑也不错,却再也没有昔日的辉煌。
一生演艺的道路上,有几部能够深入人心的代表作已经是非常不容易,如今63岁的李幼斌,也卸甲归田,重回他喜爱的话剧舞台,和妻子史兰芽同台演出,享受表演带来的不一样人生体验。
在今年的3月,咱老李时隔16年再一次穿上了当年同款戏服,不知道是拍新剧还是单纯的怀念尚不得知,但是从照片上看,不难看出,当年老李虽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如今却略显苍老,真是“岁月不饶人”,现在网络上关于重拍《亮剑》的呼声很高,不知李幼斌老师能否复出重拍,再现当年的经典,我们一起期待吧!
二:张光北:从吕布到力捧女儿张思乐。
从业39年,作为演员和制片人的张光北有两个角色深入观众的心里。
第一个就是《亮剑》中饰演的楚云飞,剧中饰演了有情有义的国民党将领,在抗日时,和李云龙既是朋友又是对手,每当我刷到《亮剑》的视频时,脑子总会自然浮起那句台词:不管谁在打平安县城,我358团一定帮帮场子!
另一个代表角色,那就是早已闻名的94版《三国演义》里饰演的吕布。
截至目前为止,看了这么多版本的吕布,最后发现还是张光北版的吕布演的最像 ,张光北把三姓家奴,反复无常,奸诈狡猾等吕布的三大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不可复制的经典。
在扮演完吕布和楚云飞后,张光北就再没有出现过更惊艳的角色了,2013年,与李诚儒联袂主演话剧《 王府井 》。2015年出演电影《 三体 》中常伟思一角,在去年也参加了综艺节目《声临其境》,在给《康熙王朝》的经典片段配音上,也出色的展示了老戏骨的台词功力,间接也火了一把。
现在的张光北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家庭上,力捧自己的女儿张思乐。
有些遗憾的是,张光北的女儿张思乐颜值并没有遗传到父母的优良基因。张光北玉树临风,母亲陈炜曾经也是一代美女,曾与同年进校的巩俐、史可、伍宇娟、金莉莉并称为中戏89届的“五朵金花”,身上有一种天然的贵气,打扮起来也显得雍容华贵。而张思乐也有些土气,五官也谈不上精致,整体搭配起来很符合她在《最美的青春》里的造型。
张思乐参演的电视剧《特殊行动》和《觉醒年代》其实都是有父亲的身影,张光北不仅是演员,另一面他还是 北京北广传媒影视有限公司的 副总经理兼制片人 ,所以张思乐不仅在演技和资源方面都有父亲的帮忙。
三、张桐:走出抑郁症,出色的饰演了李大钊。
魏和尚的扮演者张桐是个高材生,南开本科,毕业后去法国里昂艺术学院留学,回国后怀才不遇,直到后来遇到《亮剑》。
在剧中饰演了魏和尚,一个没读书,重情义的和尚,他的死是全剧一大泪点,以至于在后面重新看亮剑时总会跳过这一片段。
继《亮剑》之后,张桐先后患上了抑郁症,随后在拍戏过程中,被弹片弄伤了眼睛,好在最后化险为夷,挺了过来,不仅战胜抑郁症之后夺得了2018年的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多年的付出也终于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在拿到大奖之后,张桐事业上有了新的提升,今年,他与于和伟共同出演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这部剧在豆瓣评分一度达到了9.1分,可谓是年度好片。
已经40岁的张桐饰演26岁的李大钊,没有一丝的违和感,他用出色的演技和实力,诠释了李大钊的热血和隐忍。虽然《亮剑》后的魏和尚经历了伤病的打击,但是重获新生的张桐,相信他会成为一位实力派的演员,期待他更多优秀的作品的出现。
四、童蕾:虽嫁入豪门,但老公却铃铛入狱。
李云龙的老婆田雨的扮演者就是童蕾,18岁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唱花旦,之后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和李冰冰、宁静、马伊琍等人被称为“上戏十大校花”这也怪不得咱老李一眼就看上她了。
《亮剑》拍完后,童蕾和男友周一围谈论5年的恋爱,最后却分手了,后来,周一围和朱丹结了婚,她也嫁入了豪门周旭辉,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可好景不长,她老公周旭辉2008年财务数据造假,在股票上做了手脚,欺骗了股民,金亚 科技 巅峰时期市值达到了150亿,东窗事发后,周旭辉铃铛入狱,不过身为妻子的童蕾不离不弃,独自一人撑起了家庭。
2019年,出演由导演孟奇献礼片《半条棉被》 ,今年主演的电影《 陀螺女孩》将在全国上映 ,我们一起期待吧。
五、赵刚、丁伟和孔捷的扮演者:踏踏实实演戏,平淡生活
何政军是《亮剑》赵刚的扮演者,由于是军人出身,对生活上非常自律,除了踏踏实实演戏外也没有啥花边新闻,在16年的演艺道路上,拍了50多部的电视剧,是 国家一级演员。
由力是孔捷的扮演者 ,《亮剑》之后主要是在一些电视剧上出演小角色,不温不火,相对平淡些,不过我还依稀记得,咱老孔帮忙打平安县城时,一个人讲出了一个团的气势哈哈。
丁伟的饰演者是王全有,也是国家一级演员《亮剑》之后也是继续演戏,接连参演了《 碧波仙子 》 、《我是真的 》 、《神医喜来乐传奇 》 、《家宴 》 、《靓丽主播 》 等剧。
六、其他配角:有人成名,有人离开世界、有人依旧默默无名。
《亮剑》有很多的配角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比如她只在剧中友情客串了几个镜头,当时的孙俪已经主演了《幸福像花儿一样》、《玉观音》等热播电视剧,2016年凭借《芈月传》中芈月一角获得 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最佳女主角奖 ,孙俪嫁给邓超,两人也算上 娱乐 圈令人羡慕的夫妻了,事业和爱情双丰收。
骑兵连的连长孙德胜,虽然剧中戏份不多,但是那句经典台词:”骑兵连,进攻”,也让观众记住了这个角色。
孙德胜的扮演者是江水,拍剧之前,他也是默默无闻,这部剧火了之后,在知名度上依旧很少人知,在网上流传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如今的江水似乎爱上了健身,腹肌清晰可见。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剧中被打一巴掌王有胜,提起得了战利品后洋洋得意的那个“表情包”,相信有不少人都记忆犹新。
不过可惜的是,王有胜的扮演者曹启峰,在网上没有找到这个演员的资料,关于这个演员我们找到了一句话的描述:曹启峰,北京怀柔人,一生追逐演员,生活窘迫。已经于18年病逝,也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跟表情包一样活得开心吧
好了,以上这些就是《亮剑》16年后演员的现状。
在《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未来可期,也祝大家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小鲤鱼电影编辑部:花猫
目前处于第几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编辑本段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编辑本段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编辑本段第四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依据曾邦哲的观点,以系统科学的兴起到系统生物科学的形成为标志,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整合,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等学科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
编辑本段成就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 2、以轻工业为主导; 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 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第四次科技革命
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形成的是生物能源、生物信息与生物材料的全方位生物产业革命,将带来的是生物太阳能、生物计算机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编辑本段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主要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对中国的影响】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主要影响】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 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 对中国的影响】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第四次科技革命
抓住机遇就能使科技与经济实力全面崛起,细胞的人工设计与人工合成是一场有机化工、微电子技术兴起时期那样的技术革命,并将更广泛涉及许多传统产业升级变革而带来新产业的时代,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领域比以往科技的产业转化缩短了周期,欧美国家科技决策机构已经制定了教育、科技与产业体制的改革措施以迎接新的产业革命到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编辑本段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
开始时间及条件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编辑本段启示
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 (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编辑本段面对
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编辑本段认识
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所言。
编辑本段关系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关系 科学革命指的是科学理论、方法、知识等巨大的进步,从库恩的科学革命观看,往往是科学的理论、概念、规范,也就是范式或模式的突破,新学科的诞生并延伸到其它学科,比如,相对论、量子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的诞生就导致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的先导有时来自哲学思潮、有时来自技术与实验的突破,后者比如,伦琴射线的发现导致了后来的物理学革命,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导致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等,还科学革命又带来了技术革命,比如,系统科学于计算机技术、遗传学于基因工程技术,系统生物学于合成生物技术。工业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建立在经济与产业结构变革的基础上,又主要决定于技术革命是否到达导致一系列产品在技术与设计等方面广泛的刷新,从而诞生一系列发明与新产品乃至新的行业,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 - 电气化之于电气化能源、照明、电动机、家用电器、计算机等出现,21世纪的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兴起,将导致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等学科的高度交叉与整合,从而带来在材料、能源、信息产业的全面生物产业化,可能带来新的一轮产业革命。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和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编辑本段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4、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 : (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5、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6、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所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条件是哪些!这次革命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②引起社会结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③城市化进程开始.④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⑤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兴起,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第二次科技革命:①产生了垄断.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并掀起了瓜分殖民地的狂潮.③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世界斗争日趋激烈.④资本主义各国政党政治日趋完善.⑤资本输出.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完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②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知识经济出现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什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首先,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
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⑥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或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7.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市场的扩大促进科技革命的开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准备了工业革命的开展.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2)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的斗争也日趋尖锐.
8.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由于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一系列政治、经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人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9.突飞猛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国应如何应对?
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我国能够紧跟科技革命的潮流,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将占据有利地位;否则,将会受制于人.
对策:①中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的现代化应该是在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这要求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科学,积极发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要加快信息化进程,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与知识化,以信息化、知识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跃式发展.②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这些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③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10.“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系
科学革命通常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技术革命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性质和内容.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只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时才会促进产业革命发生,并非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
本文链接:http://www.tianle.net/shehui/2338.html